• slide
  • slide
  • slide
  • slide

慈濟的歷史

1966年,三十個家庭主婦相約每天出門買菜前,

投下五毛錢到竹筒裡,做為慈濟基金,開始慈善濟貧的工作。

55年了,好遙遠的歲月;慈濟一步一腳印的從台灣東部一隅──花蓮,開展至全球五大洲,慈濟人分佈在66個國家,迄今援助過126個國家地區,慈濟人以感恩心,付出無所求,為每一位受難者真誠關懷與膚慰。

慈濟,意思是“慈悲”和“救濟”,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積極參與慈善、醫療、教育和人文四大志業。

隨後擴展到包括國際救援,骨髓捐贈,環境保護和社區志工服務。

它們一起被稱為“慈濟八大法印”。

祈願人心淨化、社會祥和、天下無災無難。

環境保護

氣候變遷,地球暖化,已經不是冰山一角的問題,而是地球上人類生存的警訊。新冠肺炎的疫情給了我們一個重新反思的機會。天災不斷,其實追本溯源,還是源自於人類的活動,該如何對抗氣候變遷,其實還是得從人類活動開始。

1980年,慈濟基金會創辦人 證嚴法師在一次演講,聽眾的熱烈鼓掌聲中呼籲:「請大家把鼓掌的雙手,用在撿垃圾、掃街道、做資源回收,讓我們這片土地變成淨土;垃圾變黃金,黃金變愛心。

慈濟人自此紛紛響應環保的善舉,從社區出發,在社會各角落從事資源回收,身體力行闡揚「惜福愛物」的觀念,並帶動左鄰右舍共同愛護地球。

慈濟環保模式全球獨一無二,從回收分類做成原料,透過大愛感恩科技、淨斯科技,可以將回收的東西重新再加以利用,再造成許多產品。

例如1809公克(約67支寶特瓶)可回收製成一件環保毛毯,這份來自台灣的愛,至今已經送到43個國家地區苦難人手上,溫暖超過117萬人的心。

在慈濟,全球18個國家地區共計有534個環保站,8,238處環保點,投入的志工有110,104位。大家專心用力呵護著大地,自己出錢出力買車載運,而回收回來的資源總是不夠工本,但是人人得到的是歡喜和身體的健康。

 

證嚴法師說:「做,就對了! 」

素食

無論信奉什麼宗教,核心的教導都是慈悲,我們應當懷著慈悲心去善待其他動物;此外為了吃肉,動物的養殖生產過程,已對環境造成極大傷害—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轉換成植物性飲食。 人生中的每個決定,即便再細微,都會對個人和大環境產生極大的影響。

五穀蔬果是大地的恩賜,足以飽滿人們的營養所需,更含藏扭轉日益變遷的大環境之關鍵;把握每日用餐的機會,以蔬食疼惜生命、守護地球,開啟改變的力量!

擁有三十多年攝影資歷的義大利籍攝影師安培淂(Alberto Buzzola),長年來多次深入東南亞、非洲及中東等上百個國家,在當地的所見所聞及大量吸收資訊,促使他開始思考吃肉的意義,他提到,「一塊土地,若飼養動物,產量只能供應少數富裕人口;然而世界上有超過八億缺乏糧食的飢餓人口,大小相同的地若種植農作物,可以幫助更多人。」除此之外,三十多年前就出現的臭氧層破洞報告等環境議題,也是影響安培淂做出選擇的原因之一,「吃素並不影響我的體能與健康!」

 

從了解餐桌上的食物如何而來開始,一餐的選擇,牽動著另一個生命與另一個地方的遷變。無肉餐點,可以是表達對動物的關切、氣候變遷的擔憂或是身心健康的加分。在多元理念的支持之下,蔬食不再單純的屬於飲食習慣,對新世代的年輕族群而言,更從餐桌延伸至日常,發展成一種嶄新的生活態度,年輕人也能自在地說出:「我吃素,我是素食者!」


最近新聞
未加入動態新聞